我來分享一下實體層到傳輸層,由下往上來說..
1.實體層是指用來連結devices的線路,好比10 BASE-T 乙太網路 (Ethernet - 10Mb/s)、100 BASE-TX (100 Mb/s over two-pair Cat5 or better cable)(FastEthernet) 和 1000 BASE-T (1Gb/s)的線材。用0和1來做傳輸
以上三種線材都是用Twisted-Pair Cabel來做,都一樣要用8個觸點的水晶頭。
圖從這URL轉貼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8F%8C%E7%BB%9E%E7%BA%BF%E4%BB%A5%E5%A4%AA%E7%BD%91
跳線和正線:
跳線 T568A vs T568B
正線 T568B vs T568B
Switch <--> Switch, Router <--> Router, Router <--> PC 用跳線
Swtch <--> Router, Switch <--> PC 用正線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. 資料鏈結層是用來重新包裝資料為Frame(訊框),Frame有MAC Header和尾端的FCS。
FCS (Frame Check Sequence) 是用來檢測是否frame在傳輸過程中有錯誤或被修改。當接收端收到frame時會重新計算FCS並和包在frame中的FCS做比對,如果兩者不符這個frame就會被丟掉。
CSMA/CD (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) 是用來避免frame碰撞的一個資料傳送控制方式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3. 網路層的主角為Router,最具代表性的協定是 IP and ICMP,也就是我們說的IP住址。處理Packets(封包)。網路層提供路由和尋址的功能,使兩終端系統能夠互連且決定最佳路徑,並具有一定的擁塞控制和流量控制的能力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. 傳送層是來管理資料的傳送品質,UDP 和 TCP 是歸類在這一層。這在一層時所用的資料呼為Segments(區段)。
TCP:會確定檔案有傳輸成功,好比FTP
UDP:只管傳不管是不是有傳到,好比語音 (Voice)、DHCP
在Windows中可以看到一個notepad中有一些常用的ports:
C:\WINDOWS\system32\drivers\etc 下有一個叫"services"的檔,可以用notepad打開看。
在Wikipedia上有port號的總整: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List_of_TCP_and_UDP_port_numbers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下為資料傳輸的一個流程,當資料要從PC傳出,會從Application Layer往下逐一加上表頭(Header)至Physical Layer傳給對方,對方收到後會從Physical Layer慢慢一個個把header拆除往Application Layer的PC送。
此圖轉自:http://linux.vbird.org/linux_server/0110network_basic.php#whatisnetwork_osi